高企认定买专利怎么选?5个实用新型和1个发明专利,哪个更划算?

买专利 > 高新技术企业        访问量:

 于二〇二五年高新技术企业(即“高企”)认定所面临的这般激烈竞争情形当中,知识产权已然无疑成为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,恰似“命门”一般。众多企业实则面临着这样一个颇为现实的问题,也就是究竟是花费几万元去购置一项发明专利呢,抑或是花费一两万元去购置五项实用新型专利呢?此问题不仅与申报成功率紧密相关,而且还直接对企业的成本投入以及长期发展策略产生影响。那么,今日呢,我们便来深入地剖析一番:在高企认定这一事项当中,购置五项实用新型专利与购置一项发明专利相比较,究竟哪一种更为划算呢?

高企认定知识产权问题

 📌 一、高企认定过程里知识产权为何如此至关重要呢?

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采用的乃是“百分制”评分方式,总分设定为一百分,企业必须达到七十分以上方可通过。其中,知识产权这一项就占据三十分,在四大评分维度之中,其权重处于最高的地位。可以讲,要是没有知识产权的话,高企申报根本就无从说起。

 而知识产权的评分又细致地划分成为四个维度:

  •  知识产权类型以及数量(最高可达八分)

  •  技术先进程度(最高可达八分)

  •  与产品的关联性(最高可达八分)

  •  获取方式(最高可达六分)

 在这四个维度当中,“类型及数量”以及“获取方式”直接决定着企业能不能够拿到高分,而这两项内容呢,恰恰正是我们今日要着重分析的“买专利”策略的核心要点所在。

 📌 二、发明专利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,其核心差异究竟在何处呢?

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

 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这两类专利的本质性区别:


项目发明专利(Ⅰ类)实用新型专利(Ⅱ类)
技术含量高,需实质性创新中等,结构或形状改进
保护期限20年10年
可使用次数可重复使用(多次申报)仅限使用一次(用完即废)
购买价格1.5万-6万元(高企用途)1500-4500元/件
评分优势数量项可得7-8分5个以上得5-6分

 从相关表格当中呢,可以明显地看出,在“可重复使用”以及“技术先进性”这些方面,发明专利无疑具有着极为显著的、压倒性的优势,然而,实用新型专利却胜在其具备“价格低廉”以及“获取速度较快”这样的特点。

 📌 三、购置5个实用新型专利,真的能够“凑够相应分数”吗?

 实际上,不少企业持有这样一种观点:“反正购置5个实用新型专利就能够获取5 - 6分,而且价格仅仅1万多元,相较于购买一个发明专利而言,确实便宜了许多。”乍看之下,似乎这样的选择相当划算,然而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。

 问题一:5个实用新型专利仅能获得5 - 6分,而1个发明专利却能够得到7 - 8分。

 虽说两者之间仅仅相差1 - 2分,但是呢,在总分设定为70分这样一个门槛的前提之下,每一分都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。特别是在诸如科技成果转化、研发费用等其他项目得分并不高的情形之下,这1 - 2分极有可能就成为了能否“通过”的关键所在。

 问题二:Ⅱ类知识产权仅仅能够使用一次。

 这也就意味着:倘若你今年借助5个实用新型专利去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但并未通过,那么到了明年重新进行申报的时候,这5个专利便无法再次使用了,必须重新进行购买或者申请。这就相当于一种一次性“报废”的资产。

 与之不同的是,发明专利则能够多次使用,即便今年申报没有通过,明年、后年依旧能够继续使用,这就好比是“一次投入,便可长期受益”。

 📌 四、购买1个发明专利,价格是否昂贵呢?真的更为划算吗?

 接下来,我们不妨详细地算一笔账:

  •  购买5个实用新型专利:按照平均价格3000元来进行计算的话,其总成本大约为1.5万元。

  •  购买1个发明专利:依据高新技术企业用途的市场价格来衡量,大约在2 - 3万元。

 从表面上看,实用新型专利的价格便宜了一半。但是,倘若考虑到使用周期以及复用性等因素的话:

  •  实用新型专利:属于一次性使用,每次使用成本为1.5万元。

  •  发明专利:能够使用3次以上,平均每次使用成本大约在0.7 - 1万元。

 从长期成本的角度来看,发明专利反而显得更为划算!

 除此之外,在“技术先进性”以及“自主研发”这些评分项目上,发明专利也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取较高的分数,其综合得分的潜力远远高于实用新型专利。

 📌 五、性价比之王:究竟哪种策略最为适合你呢?

 基于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,我们给出如下建议:

 🟢 初创企业(成立时间在1 - 2年):建议采用“1个发明专利 + 3个实用新型专利”这样的组合方式。

 这样一来,成本方面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(大约在2.5 - 3.5万元),同时能够保证在数量方面获取相应的分数(8分)。而且,实用新型专利还能够作为一种技术储备,在未来有可能转化为实际的产品。而发明专利则能够为后续的复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
 🟡 成长型企业(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):强烈建议至少拥有1项发明专利。

 因为企业发展到这个阶段,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基础,此时应当充分体现自身的技术实力。发明专利不仅可以多次使用,有助于降低长期的申报成本,而且在“技术先进性”以及“自主研发”这些项目上更容易获取较高的分数。

 🔴 预算极低的企业:如果只能在两者之间做出唯一的选择,那么优先考虑选择发明专利。

 尽管其价格相对较高,但是其“可复用”的特性决定了它所具备的长期价值。这样做能够避免每年都重复投入资金去购买实用新型专利。

 📌 六、关于避坑指南方面:在购买专利之时存在着三大雷区。

 ⚠️ 雷区其一:极有可能买到那种所谓的“垃圾专利”,或者是买到与企业主营业务完全不相关的专利情形。要知道,在高企评审过程当中,专家们会着重对专利与产品之间的关联性予以审查。也就是说,一旦专利与企业自身技术毫无关联,即便该专利属于发明类别,在评审当中也难以获取较高分数。

 ✅ 相关建议如下:于购买专利之前,务必针对专利技术领域是否与企业产品相匹配这一点进行确认。

 ⚠️ 雷区其二:仅仅签订专利转让合同,这种做法是绝对不行的。必须要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“著录项目变更”这一关键流程,只有拿到变更证明之后,才能够将其作为申报材料来使用。

 ✅ 所给出的建议为:选择那些具备正规资质的代理机构,以此来确保整个流程完全符合相关规定。

 ⚠️ 雷区其三:常常容易忽略专利年费以及专利有效期方面的问题。在进行申报的时候,专利必须处于有效期之内,而且年费也必须已经缴纳完成。要是专利出现失效的状况,那么就会被视作无效知识产权。

 ✅ 相应建议为:在购买专利的时候,一定要对专利状态进行确认,同时要妥善保留好缴费凭证。

 📌 七、关于终极建议方面:单纯购买专利,实则不如采取“购买 + 研发”相结合的方式更为妥当。

 最为理想的策略应当是这样的:购买1个核心发明专利,与此同时,企业自主研发若干实用新型专利或者软件著作权。

 如此这般,一方面能够迅速满足申报所需要的条件,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体现出企业自身的自主研发能力。在“获取方式”这一项当中,便能够拿满6分(其中,自主研发可以得到3 - 6分,而受让则只能得到1 - 3分),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综合评分。

 📌 八、结语部分:知识产权实际上并非仅仅只是一张“入场券”,而更像是企业的一道“护城河”。

 高企认定绝非简单的“买证游戏”,它本质上是对企业创新能力所进行的一种系统评估。发明专利也绝不仅仅只是用于申报的工具而已,它更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一种象征。与其在“究竟是购买五个实用新型专利还是一个发明专利”这个问题上纠结不已,倒不如从更为长远的角度出发,对核心技术进行合理布局,从而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壁垒。

 目前,2025年高企申报工作已经全面开启。只有做到早规划、早布局、早申报,企业才能够在政策所带来的红利当中抢占先机!


最近更新